依法治国进程中,司法的执行工作关乎法律权威尊严,关乎群众切身利益。大到国家的法律明文,小至群众的邻里纠纷,一旦失去司法执行工作,国家法律就犹如镜花水月、水面浮萍,百姓利益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保障。
“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”——这是临颍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铮铮诺言。干警们迎难而上、奋勇拼搏,坚决捍卫法律尊严,践行司法为民承诺,努力给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:今年以来,该院执结案件766件,同比上升131%,执行期限内结案率98%,结案标的720余万元,打击拒执、执行案款发放等单项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。
寻求突破口 “打”字当先严惩拒执
“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”,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做出的庄严承诺,也是人民法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。
临颍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王黎明说:“一年多来,我们拿出破除万难、争取胜利的决心和勇于担当、事不避难的精神,上下同心、义无反顾、攻坚克难,全面向执行难宣战。”他介绍,该院把打击拒执犯罪作为破解执行难的有力抓手,坚持“严”字当头、“打”字当先,主动作为、重拳施治,一步步啃下了执行这块硬骨头。
该院成立以一把手任组长,常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打击拒执犯罪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成立督导组、宣传组、后勤保障组、打击拒执组,细化目标任务,对工作统一调度,统筹推进。对拒执犯罪的打击目标任务,责任分解、量化到人,由院长、分管院长及责任人逐级逐层签订责任书,立下军令状,为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。
为保证拒执犯罪案件快立、快审、快判,该院加大对拒执犯罪案件的专项审判力度。一改过去由执行局调取完善证据后,再移送刑事庭立案审理的传统做法,坚持刑事审判法官提前介入,指派刑事庭庭长和一名刑事庭助理审判员进驻执行局办公,在执行一线及时了解执行工作情况,努力缩短办案周期,加快办案进度。
加大对涉及民生问题和金融借贷合同纠纷拒执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。今年,该院对陈某夫妇起诉五子女赡养案件,闫某起诉其儿子赡养案及涉及家庭财产纠纷的12起案件,及时进入自诉程序,通过审理案件,当事人不仅受到教育而且都履行了生效法律义务。对发生在临颍县农村信用社、县邮政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借贷合同拒执犯罪案件,坚持优先立案、优先审理,通过对“老赖”的刑事裁判,有力地维护了金融信贷秩序。截至目前,该院共审理此类拒执案件127件,和解履行撤诉119件,刑事判决8件,执行金融借贷执行款300余万元。
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惩戒功能,努力执结骨头案、钉子案、信访难案。对进入自诉环节的骨头案、钉子案及信访案件,加快审判流程进度,寓教于审、惩教结合,通过公开开庭审理,让双方当事人及时化解矛盾,促进自觉履行义务,做到案结事了。该院对涉及退出侵占宅基地、排除妨碍等行为履行义务的6件自诉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,通过当庭明法释理,当事人均自觉履行义务。对那些经教育仍然拒不履行义务的,坚持原则、敢于碰硬,对符合逮捕条件的,坚决依法予以逮捕。7月15日,法官在向宋某、平某、吕某3人预宣布逮捕并进行训诫时,三名被告迫于压力,主动让家人代为履行义务,当天共履行执行款50余万元,使三起久拖未结的老案得以顺利执结。
今年1月至10月,该院罚款、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14人,审结拒执案件399件,其中有罪判决62件,迫于法律震慑,138人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判决,打出了执行实效,打出了法律声威。